组狗调狗装配技术规程
调波篇
作者:颜石
前些天看见有兄弟说希望能有个BOX装配技术规程,其实这一类的帖子也很不少,正好我也闲着没什么事,就抛砖引玉吧。
先说一些个人的观点,组装BOX,组装一条整狗,现在都无法做到出一套明确的程序和标准。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文章,说一个世界有名的手表大师,同样一块手表,他调出来的表,就是比别人的更准确。这绝不是什么规则和标准的事,更多的是一种经过多年积累的经验,甚至可以说是直觉。经验很难传授。举例来说,甲习惯于用GP的东西,有他自己的一套调波箱的方法,乙有一条GP的狗想调齿轮,甲可以轻而易举地告诉乙:你在某个齿轮上面加厚度为X的垫片,下面加厚度为X的垫片。乙这么做了,由于GP狗的公差较小,乙照搬甲的经验没有什么问题。而丙想调一条CA的狗,甲的经验在丙身上就并不一定适用。甲依据自己对GP的经验会说:你需要这样那样调垫片。丙对CA这么做了,结果就很可能扫了齿。
现在BOX壳的牌子已经有很多,算上内部零件的各种牌子,经过排列组合下来,也得有个几百种配置,是不可能像2条GP狗那样高度相似的,而且把所有的配置都列出来然后详细说明如何处理公差,这也是不可能有人做到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BOX的运作方式,熟悉每个零件之间的配合要求,从根源上弄懂BOX,再依照不同公差的具体情况,去进行修正。比如说调垫片,绝非每个BOX都一样的调法。应该做到的是:我熟知齿轮组的最佳配合应该是什么样的,以眼前的这个BOX,齿轮组现在能不能达到最佳配合?如果不能,应该怎么做?我怎么垫这个垫片,才能实现齿轮传动的最大效率和运转的稳定性?经过这样的思考和对BOX的检查,动手,尝试,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其实玩狗,玩什么都需要动脑筋,正如没有不漂亮的女人,只有懒惰不打扮自己的女人一样,没有学不会改狗的玩家,只有懒得研究琢磨和动手的玩家。
说了很多,下面进入正题吧。我只玩标准2号BOX的M4,为了具有代表性,我使用的是一条GP的狗,GP的波箱,换了VS的天梯,弹簧和推嘴。
本帖不代表任何商家的利益,只做交流之用。本帖中有些非照片的画图,3D图,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制图并不是实物的精确尺寸,只用来示范说明。
上一篇帖子中已经拆完了狗,接下来就是爆波了,先依据我个人习惯定义一下BOX的方向吧,推嘴向右时,面冲自己的为上方,另一面为下方。向推嘴方向为右,或者为前,尾顶方向为左,或者为后。这个方向的定义在整个调波过程中都使用。
拧掉上方的9个螺丝,BOX牌子不同,螺丝数量可能会不同,但无所谓啦。最好能够分别记住螺丝的位置。
左手压住插入尾顶的螺丝刀,向下方按,防止爆开BOX后尾顶弹出。再用一把螺丝刀插入马达孔,右手轻轻向上撬,撬开后,右手大姆指掰开马达孔那里的上波壳,其余手指按住气缸,就可以分开,这是个熟练活儿。
分开BOX壳后,左手螺丝刀带住尾顶,松开弹簧,这时BOX内基本就不会猛烈地弹出什么东西了。
我个人习惯于将BOX内部零件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气缸组,第二部分齿轮组,第三部分电路组。这样分没什么说法,只是个人习惯。
接下来就要进入核心,即,如何把一个波箱调好,或者更根源地说,BOX内部零件的作用是什么,每个零件如何工作,应该如何与其他零件匹配。我尽我所能地讲的详细些,但绝对免不了疏漏,希望大家别怪我哦。我不会加入个人对国产配件的偏好,只描述它们,没有给任何配件做广告的意味,毕竟写这东西也不拿钱
我所写的波箱的调整,只针对一般性的调整,我调波有把握的是在150以下,射速20左右,威力再高,射速再快,就需要对波箱和零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高射速(如抛光波壳内壁,拉桥槽,天梯槽,用油等)或者高威力改造。本文只针对一般性的调整。
总的说BOX的工作程序如下:扣动板机,开关组连同电路,马达运转,马达带动45度齿,45度齿带动大小齿,加大扭力,大小齿带动拉桥齿,拉桥齿前半圈带动翘翘板完成单连发;带动拉桥完成每个行程的供弹;带动天梯向后移动,天梯压动弹簧压缩,拉桥齿后半圈不再拉动天梯,弹簧释放,同时拉桥带动推嘴向前移动,将BB推嘴HOPUP胶皮,弹簧快速释放,吹出BB弹。
第一部分,气缸组,包括:尾顶,弹簧,气缸,拍头,气缸头,推弹嘴。
从右往左说吧。
1-1推弹嘴
工作目的:把BB弹从T头进弹口里推入出弹口,传递气缸里的空气,将BB吹出内管。
注意事项:
1、它是气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不多说。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推嘴已经含有气密O圈,为了更好地实现推嘴和气缸头之间的密封。
气缸头出气嘴和推嘴之间可以添加较为稠密的油,我使用的是凡士林。将推嘴内部擦干净,否则空气会把油吹入内管,那就脏了。
气缸头出气嘴内部也擦干净。
在气缸头出气嘴上抹一点凡士林,注意不能抹在推嘴里面,气缸头和推嘴里面应该是干净的。
把推嘴插到气缸头上,旋转着抽插几个来回,使气缸头和推嘴之间的一圈都以油密封。完成任务之后,推嘴就不能再拔下来了,否则油会被带到气缸头出气嘴边缘,那推嘴里面就又有油了。
2、它是决定威力的重要零件。在射击时,推嘴往复循环,向后拉,BB进入T头,向前推,把BB推入HOPUP胶皮。
推嘴长度相当重要,如果短了,推嘴无法和HOPUP胶皮严密接触,就会漏气,影响威力。如果长了,推嘴移动到最后面,BB弹也被推嘴挡住无法供弹。
M4的推嘴长度大概是21mm,公差所至,目前大部分推嘴长度在20.5到21.2之间差不多,如果再严格一些,我会选择19.8到21.2之间的,最理想就是21.2。但也不能说21.2的推嘴就是最好的,还会受到不同牌子T头具体尺寸的限制,因此推嘴精确长度无法定义。至于推嘴怎样为长度合适,只能在最终组狗完毕后实弹射击才能验证。这个最后再说明如何验证。
当前市面的推嘴除了长度外,还有另外一个特征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推嘴尖部。有的推嘴前端较平,有的较尖。目前我接触过的推嘴,只有VS的推嘴前端较尖。
不能说尖的好或者平的好,这也要看HOPUP胶皮的情况。
现在胶皮也有若干种,含弹口处的胶皮厚度也有薄厚之分。但这个薄厚不是规格,而是公差。图片很难拍清楚,就画个图吧。
其区别在于,推嘴将BB弹推入胶皮时,胶皮含弹口是小于BB弹的。BB弹进入胶皮,会将胶皮含弹口撑大,但胶皮含弹口变大是会被T头内部空间限制的,如果撑到最大也无法令BB弹通过的话,那就会堵弹。下图是大概画的,限于时间和制图功力,尺寸并不精确,只用来示范。
同样的,尖嘴和平嘴,厚含弹口胶皮和薄含弹口胶皮,怎样匹配着使用,也只能组狗完毕后实弹射击才能验证,无法量化。
还有种金属推嘴,以前GP狗有一批是金属推嘴,金属推嘴太硬,更接近于圆柱形(坡度太直)有可能会过早磨损气缸头出气嘴和胶皮,塑料推嘴有一定韧性,磨损会小很多。但这只是感官上的认识。以前用GP金属推嘴时也没损坏过什么。换现在用的塑料推嘴效果也很好,所以我也就一直使用塑料的了。
推嘴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推嘴的出气口。有圆形的,十字的,甚至还有三角的。非圆口推嘴的作用是,堵弹时,多余气流可以从缝隙中泻压,降低扫天梯和齿轮的可能。
1-2 气缸头
工作目的:把空气从气缸传递至推嘴里,承担拍头的撞击终止天梯前进。
注意事项:
气缸头与气缸之间密封一定要好,气缸头出气嘴不能太细(太细会影响推嘴的气密),气缸头尾部要有缓冲垫以承担天梯拍头的冲击力。
气缸头与气缸之间,缠几圈生料带增加气密。
把气缸头装在气缸上。注意不能装歪了,一定要保证同轴。
切掉多余的生料带,以确保拉桥可以回到最底。
检查时可将气缸与气缸头,推嘴一同放入波箱,检查波箱是否能很好地合上,推弹嘴是否在波箱中间。
气缸头现在大部分补品都是金属的,并已经带有足够厚的缓冲垫。原装气缸头有很多都是塑料的。金属气缸头的优势是:不易形变,这样可以始终保持与气缸的气密。缺点是,和波壳硬性接触,传递的拍头冲击力较大。塑料气缸头的优缺点和金属气缸头刚好相反,不易保证气密(除非原装原配则基本没问题),可以进一步吸收拍头冲击力以保护BOX壳。
但这优点缺点也不是有极其严重的影响,并非说,塑料气缸头气密很糟糕,用了金属气缸头就一定会打爆BOX,绝非如此,差异很小。我的狗一个金属缸头,一个塑料缸头,使用4年都没有任何问题。
1-3 气缸
工作目的:容纳空气,配合拍頭把空氣壓縮到一定壓力。
注意事项:
1、气缸内拍头会往复循环运动,气缸内壁一定要光滑,不可有毛刺,否则会损伤拍头O圈。
2、气缸一定要被波壳夹紧,不能在波壳的螺丝都拧好之后还可以移动,那样会漏气,天梯移位扫齿等后果。气缸不可短于波壳上的气缸孔。
气缸有不同的规格,全量,4/5,3/4,1/2等,适配合于不同长度的内管,或者说狗型号。
气缸有散热不散热之分,开孔有长圆,水滴型等。论材料有铜和不锈钢。就我个人实用来说,并无什么区别,就是卖点,毕竟感观上,不锈钢要优于铜,散热优于不散热。
将气缸内壁也擦干净。
然后检查气缸是否能被波壳夹紧,长度是否刚好。若气缸长了,就得磨下去。
1-4 天梯和拍头
工作目的:天梯在拉桥齿作用下压缩弹簧,拍头O圈和气缸内形成密封,吹出BB。
注意事项:
1、拍头O圈也是决定威力的一个因素,一定要选择好。过粗会很严重地摩擦气缸内壁,发热,摩擦力过大,还会使天梯前移速度降低,影响威力。
2、拍头一定要紧紧地固定在天梯上,否则长时间强力震动,螺丝可能会松脱,拍头就会松动,导致各种问题。
3、天梯在波壳内一定要能够自如移动,没有任何阻力。
4、天梯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同轴移动。否则会导致扫齿。
5、弹簧在天梯里不能过紧。否则可能锁波。
拍头现在绝大多数都是啤令拍头,内有轴承,以让弹簧最大限度发挥效率。
将轴承上一些润滑的机油。
安装方法如下:
螺丝一定要拧紧,但也别玩命拧拧坏了。
拧好后检查拍头和天梯是否严丝合缝,拍头不能歪。
拍头O圈上抹一些凡士林,实现和气缸的气密。
把天梯拍头一起放入气缸,来回旋转着抽插,让油充分涂抹均匀。
将气缸和天梯放一起,堵住推弹嘴,快速推天梯,观察是否能推得动,推不动即为气密成功。
拉天梯时注意O圈和气缸内壁摩擦阻力大小,不可太大。但这个力也没法描述,只能说凭感觉。最好的状态是,让天梯向下,天梯可以缓缓地往下掉,这是比较理想的。
气缸和波壳之间应该是夹的尽可能紧以防天梯在波壳的轨道槽里晃动,但同时绝对不能影响天梯的自由移动。
检查天梯能否自由移动很简单,把气缸和天梯(天梯不装拍头)一起放入波箱,看天梯是否能自由掉落就行了。否则就要磨天梯槽或者波壳上的导轨。
天梯还有半齿和全齿之分,单钢齿,三钢齿,七钢齿和全钢齿。区别也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威力与射速。考虑到和齿轮的磨损,个人只喜欢用单钢齿天梯,反正我的狗威力并不大,单钢齿已足够使用。现在很多的天梯撑到150都是问题不大的。
天梯也分全翼和12翼,目的就是使天梯尽量轻些,移动更快,射速更高。还有改高射速时,很多狗友喜欢将天梯钻孔,降低重量以能更快速运转。不过个人观点,天梯那么点重量,和弹簧的力量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再次重申,本文只针对一般性调整,不对过高的威力和射速进行改造描述。
1-5 弹簧
工作目的:压缩空气。
注意事项:弹簧没有什么好说的,决定威力的主要因素,但绝非全部因素。弹簧应该长期压缩也可以不变形,不衰减力。
弹簧也有长短版之分,等距,单不等距,双不等距。短版的一般都单不等距。个人喜欢用短版的,不是因为觉得它有什么明显的优点,而是因为用习惯了。不过长版弹簧的线圈匝数较多,用带啤令的较厚尾顶的话,有可能弹簧已经完全压缩,天梯还没有被压到最后一个钢齿,那就锁波了。不等距的号称在拉动天梯初期时力量比较小。
弹簧不可以卡住天梯,要比天梯内径小,但也不能小于尾顶。有人说天梯尾部内口应该磨出倒角,避免天梯被弹簧卡住。不过我个人觉得无所谓,个人观点是天梯内径已经比天梯大了,而且弹簧也都是圆的。就无所谓。不过想磨出倒角就磨吧,也没什么工作量。
1-6 尾顶
工作目的:对弹簧起到固定和导向作用,即让弹簧压缩时可以直着被压缩,而不是扭弯。
注意事项:
1、尾顶一定要能让弹簧完全插入。不管用什么不等距弹簧,弹簧密端在尾顶处,疏端在拍头处。
不等距弹簧被压缩时,总是密的一段压缩程度大些,疏段小一些。密段在尾顶处,就是为了让弹簧可以更多地套在尾顶上而不是天梯里,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尾顶对弹簧的导向。因此若疏段在尾顶反过来装的话,就可能会让天梯卡住弹簧。
2、尾顶一定要牢固,尾顶若是松动,弹簧的压缩也就失去了导向。AR系列还好,托内有个大螺丝可以固定尾顶,若是MP5那种无螺丝固定的,尾顶就更需要牢固。
尾顶的二根小棍,要和波壳内的小圆洞吻合,粗细和长度都要吻合,若细了,尾顶无法被固定;若粗了,根本装不进去;若短了倒问题不大;若长了,波壳就无法合并。
如果尾顶小棍粗了长了,那就要磨细,磨短。
3、尾顶有啤令和普通之分,啤令尾顶也是为了让弹簧快速释放回转力,啤令等于让弹簧预压缩了一部分,可以增加威力,但若太厚也可能弹簧压到完全压缩时,天梯仍未被拉到最后一个钢齿导致锁波。这现象少见,但并非不存在。
尾顶在买来时已经装好啤令,在啤令上点一些机油以润滑。
1-7 拉桥和拉桥簧
工作目的:和推嘴一起完成供弹和入弹的射击准备。
注意事项:
1拉桥移动必须顺畅,不能被夹住。
2拉桥必须很好地卡住推弹嘴。
3拉桥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威力和供弹。
推嘴的位置是拉桥决定的。拉桥这里必须是直角。
如果拉桥这里不是直角的话,必须想办法弄直,比如先稍微加热然后掰一下,等等。
检查拉桥到最前端时,前端底部面是否能和波壳很好地接触。检查拉桥是否可以顺滑地移动。比如说,如果波壳的拉桥槽有毛刺的话,就要磨掉。等等。
这有二个因素,一个就是拉桥前端是否为直角,另一个是拉桥与拉桥齿轴接触那里,如果拉桥被拉桥齿轴挡住不能再靠前,那与齿轮轴接触的地方也要稍微磨一下。
还要检查拉桥拉到最后时,是否能和气缸头平面接触。供弹要求推嘴越靠后越好,因此拉桥行程如果不够的话,有可能会供不上弹。
检查拉桥和推弹嘴之间的结合是否牢靠。这一步很重要。以前我修过朋友的一条狗,不供弹了,拆开后发现,拉桥卡位被崩坏了,卡不住推嘴。这里黑色拉桥拍不清楚,用一个红色的拍照。
检查拉桥能否在BOX内自由移动,将拉桥和推嘴放入BOX,合波并拧紧螺丝,用手按推嘴,拉桥是否能一起动,同时推嘴和拉桥卡的依然正常。看拉桥是否能顺畅移动,这一步也可以检查拉桥和推嘴的结合是否牢靠。
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齿轮组。齿轮组包括:拉桥齿,大小齿,45度齿,防逆齿,杯士。
2-1 杯士
工作目的:抱住齿轮轴,令齿轮转动。
注意事项:
1、杯士决定了齿轮的位置,因此杯士的位置绝对不能变。
2、杯士有不同规格,6MM,7MM,8MM,9MM等,对应的为6MM波壳,7MM波壳等。
3、杯士有钢杯,塑料杯,啤令杯。塑料杯是JG等老国狗的原装,质量比较差。钢杯强度较高,适用于大威力。啤令杯令齿轮转动更顺畅,可以提高射速。现在7MM、8MM啤令杯都已普及,足够用一般范围的威力。6MM啤令杯强度较低,个人感觉不适合于M110以上,但现在6MM波壳都少见了。8MM及以上的啤令杯士强度已足够,简直就是通杀,正常使用时几乎无需担心损坏。
4、啤令杯士还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的易进灰尘。封闭式的内部空间小不易进灰。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以我个人使用GP的封闭杯和VS的半开放杯,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无所谓了。
首先把杯士全部装入波壳。轻轻敲平。注意,一定要平整,杯士位置不能变,就是说杯士也一定要和波壳之间固定,不能动,如果杯士比波壳孔小太多,那就必须用胶粘。但如果用啤令杯,还是有可能损坏,粘的太牢固了再更换就难了,所以我个人并不会用胶粘牢,这得看杯士的选择。GP杯和GP波安装起来有一定摩擦,杯士不会掉出来,这就挺好的。
杯士和齿轮轴之间摩擦力要适用,不能无摩擦(齿轮轴太细),无摩擦就变成普通杯士了,而且齿轮也失去了固定,会偏心地转。不能磨擦过大(齿轮轴相对太粗),以至于杯士装在齿轮上都拔不下来,这样调齿轮时很不方便。这时我会尽量均匀地磨细齿轮轴。
现在还有一种争论,即杯士的法兰边究竟是与波壳内壁一平的好,还是略高于波壳内壁比较好。
个人在此不做评价。在同一个杯士厚度(现在主流规格是3MM厚和2.5MM厚)下,是否凸出各有优缺点:
杯士和波壳内壁一平,优点是波壳可以更好地固定住杯士,接触面大了。缺点是上下对应的二个杯士和齿轮远了,杯士和齿轮轴接触的就少了,垫片也会垫的略多,垫片太多是不利于齿轮的运转的(零件多,不稳定因素增加)。
杯士高于波壳内壁,优点是可以更好地和齿轮轴接触,减少垫片。缺点是杯士如果高出太多,有可能不加垫片,齿轮也被夹死不能动,但这情况少见。波壳和杯士的接触面少,不利于固定。
但是,这个优点缺点,也并非差异极大。这要看改狗者个人观点。至于我个人喜欢用哪种,我无所谓,只要杯士能够满足工作要点,那就足够了。就像白猫黑猫,能逮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2-2 齿轮组
齿轮组很简单就是四个齿,可以放在一起说。
工作目的:将马达的动力传递,完成空气的压缩和释放,参与单连发的选择,完成供弹和入弹,进行射击准备和击发。
注意事项:
1、齿轮之间,齿轮和天梯组、开关组之间的配合一定要稳定,顺畅。
所有的调齿轮工作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齿轮一直都在高速运转,不顺畅的话几圈下来就出了问题。
首先先来说和其他零件匹配最多的拉桥齿。拉桥齿是齿轮组中的核心,它同时起到三方面作用:作用拉桥,作用天梯,作用开关组。
2、齿轮和杯士配合一定要使齿轮能够平面运转,不能歪着转,否则会扫齿。
3、防逆齿一定要能正常工作。
拉桥齿与拉桥的配合,在1-7中已经说过了。
拉桥齿与开关组的作用,在下面再细说,因为那更多地属于电路组的细节。
拉桥齿与天梯的配合:拉桥齿一定要舒服地咬到天梯尽量靠近中间的位置。检查这个时可以用手模拟带动一下。
将拉桥齿和气缸组一起放进BOX,天梯推至最前端,转动拉桥齿,仔细观察咬合。
天梯第二个齿有切不切之分。
先以一个未切的举例,第一个咬合的齿能否充分接触。如果拉桥齿第一齿,与天梯第二个齿先接触,即,天梯第一个大齿没咬上,那第二齿必须切掉,或者磨一半下去,让拉桥齿第一齿,和天梯第一个大齿先咬合。
如果拉桥齿第一齿,轻微蹭到了天梯第二齿,但还能咬住天梯第一齿,那应该把天梯第二齿磨一点下去。这种蹭时间长了是很伤天梯的。
如果第一个齿接触无问题,基本后面也没什么问题,继续滚完一圈就可以了。
再试试切了第二齿的天梯,肯定不会发生上面那个情况了。
滚到最后一个齿也没问题,将尾顶放进去再滚一圈,看尾顶是否会阻碍。
有人说天梯应该切齿,甚至必须切,个人不置可否,切不切的天梯我都用过,在当前主流标准齿轮(C.A,XYT,JG,GP原装)在M150以下,20R/S的射速下,切不切没有任何区别。高于这个威力和射速,我没试过,因此不做评价。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曾经看过一些帖子,有的气缸头或者天梯做的公差比较严重了,导致天梯最靠前时,拉桥齿根本勾不住天梯第一个大齿,帖子中有狗友会在拍头和天梯之间加一个垫片,把天梯组整个拉长,这样拉桥齿就能挂住天梯第一齿。针对这个,我和一个高手争论了一个小时,争论是该加个垫片,当然加垫片后必须一切正常(这是他的观点),还是该换个天梯或拍头(这是我的观点)。最终,我们的区别在于,我讲述的是理论,他讲述的是实际操纵。因为我本人是从事实验工作的,对很多事要求必须严谨。
先假设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天梯做的太短了,或者拍头做的太薄了。这属于公差太大而导致的错误。通过加垫片可以弥补这个错误。如果在天梯和拍头中加个垫片之后,整狗性能没有任何问题,这种修理方法是合适的。但是,这属于一种错上加错将错就错的办法。在改狗中,加个垫片没有任何问题,但在这个过短的天梯或者过薄的拍头上,这种设计之初,本身就不对,随之而来天梯和拍头之间加垫片也不对。但实际操作和理论设计就是有这个区别。
严格来说,天梯和拍头只有一种在公差范围内的尺寸,满足这个尺寸,就不需要加垫片。短了就是错误。但通过加个垫片,弥补了错误,此狗射击正常。这时,我们可以说:这是一条有错误的狗,但是并不影响它的实际使用。理论上的错误,与实际是否能正常工作,并不是100%吻合的。一个波箱如果用的零件很杂,存在着一系列的错误,按照理论设计,这波箱根本就是个废品。弹簧过长天梯压不到底,杯士把齿轮夹死了,拉桥前面不是直角。但是,很可能有一个高手,通过各种对错误的弥补,剪掉几圈弹簧,挖深杯士孔,换更长的推嘴,使这个一系列错误迭加的波箱,可以正常工作。这就是改狗的过程。加一个垫片几毛钱,换个天梯就是几十。在最少资金投入下,使狗正常运行,这也是改狗的一个魅力所在。毕竟,你一分钱不花地改好一条狗,我花了几百,两者相较之下,谁更厉害?我也会修正,也能加垫片后一切正常,但我性格有些偏执,我不允许零件是错的。这只是个人观念问题。
罗里吧唆地说了这么多,下面回归正文吧。
下面是齿轮之间的配合。
这是个令很多新手头大的问题。调齿轮,核心就是如何调垫片?
垫片的调节涉及很多具体情况:齿轮的品牌,波壳的品牌,所用杯士的品牌与规格。这是根本无法量化的。
调齿轮的目的是:1让齿轮的齿牙充分接触。2 齿牙接触的同时,又不能令齿轮盘面接触摩擦。3 齿轮在波壳内的空间位置尽量不动,或者说,齿轮在上下二个杯士之间不会沿轴移动,但又不能被夹死的无法转动。
这就是调齿的原则。第1,2点是为了保证最大的效率,齿牙咬合面大了就不伤齿,齿盘面不接触是为了减少摩擦不影响射速。第3点是为了保证齿轮运转的长期稳定性。
调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最终目的都一样。我只以我自己的习惯来描述如何实现上述三个目的。不要说什么我的方法是错误的,这只是我自己的方法,玩狗7年,调波6年,至今没扫过一个齿,可以证明我的这方法,对于M120以内,20R/S以内还是可以的。
我调齿的顺序是中齿,拉桥齿,45度齿。这个顺序是我的个人习惯,我会让中齿和拉桥齿尽量低,45度齿尽量高。这样调中齿和拉桥齿的目的,我个人观点是,它们低一些,有利于拉桥齿能够尽量靠近天梯中间部分,和天梯咬合比较充分,和翘翘板的接触也比较充分,避免拉桥齿和波壳把拉桥夹死不能动。这样调45度齿的目的,45度齿高一些,有利于减少马达的噪音。不要说什么你这样调是错的之类的话,这是我的个人习惯,7年没扫过一个齿,我认为我这样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许以后我会换种更好的方法调,但是现在这样调没有问题,我就这样弄了。
先把大小齿(中齿)放进去,下面垫一片垫片,然后用手向下按中齿,转动,看大小齿下盘面是否与波壳摩擦。如果摩擦,加垫一片垫片再试,如果不摩擦,就换薄垫片,直到垫片再薄就摩擦波壳为止。这时中齿下面的垫片就垫好了,不要再动。
这里对应了本文开头一段,狗的零件很杂,错误千差万别,没有人能够列一个表:使用XX的波壳+A的天梯+XX的拍头时,要在拍头和天梯之间加H1厚度的垫片;使用XX的波壳+B的天梯+XX的拍头时,要加H2厚度的垫片这是不可能的,这样列下来,表是无限的。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正确是什么样的,理解了,才能够对错误进行修正,可以把每个零件的错误都修正,也可以把一系列错误迭加、错上加错,最后性能OK。
将上半部波壳合上(波壳里已固定好杯士),个人习惯是,合波壳用手捏住,而不是用螺丝拧紧。这样调垫片比较方便。用镍子从气缸孔那里伸进去,夹住中齿沿轴移动,观察波壳看中齿轴在杯士中有多大的移动,然后打开波壳,在中齿上部垫垫片,再合波,再看轴的移动。肉眼感觉移动小于0.5MM就差不多了。差不多时,用螺丝将波壳拧紧,再观察轴的移动,肯定会小于拧螺丝之前的移动量。因为螺丝可以把波壳夹的更紧。感觉移动量差不多了,中齿就调好了。
切记,切不可让波壳把齿轮夹死!我习惯让齿轮在波壳里有大概0.3的量,这样比较保险,也足够了。同样,也不要说什么0.3的量太大了,你这样调不对之类的话,这只是我的个人习惯。
接下来是拉桥齿,同样,先在拉桥齿下面垫个垫片,装入下半波壳,用手按住拉桥齿,转动,看它是否和中齿盘面有摩擦。有摩擦就加垫片,无摩擦就减垫片,直到刚好为止。拉桥齿下垫片就调好了。
拉桥齿上垫片的调节,与中齿上垫片调节方式一样。
拉桥齿还涉及到和天梯的咬合,拉桥齿过高或者过低,都有可能导致和天梯咬合不完全到中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整体调节拉桥齿和中齿,整体调节即同时将等厚度的垫片,从二齿的上部移到下部,二个齿一起升或者一起降。若使用了半齿天梯,那么还要看拉桥齿和半齿天梯的咬合程度,再整体调节拉桥齿和中齿。
有一个比较罕见的情况,拉桥齿太靠上了,即下面垫片垫太高了,或者拉桥齿做的太厚了,拉桥齿和波壳将拉桥夹死了,动不了,这时候必须降低拉桥齿高度,减少下面的垫片。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不得忽视。可以在调好拉桥齿后,装上拉桥、推嘴,检查一下。
45度齿。个人习惯是,45度齿上部,即大盘面,只垫一片最薄的垫片,使得45度齿大盘面不与波壳内壁摩擦就行,不太多地考虑45度齿和中齿的咬合程度。因为个人经验,45度齿越靠近上部波壳,马达的噪音也就越小。因此我个人会先尽量让45度齿靠近上部波壳,再调下面的垫片。下面的垫片调节方式同其他二个齿。
需要注意的是,我个人的这方法,是使拉桥、中齿尽量低(靠近下部波壳),45度齿尽量高(靠近上波壳),因此45度齿和中齿就可能咬合的不够,这情况在BOYI,JG等波壳中是明显的,一些好的波壳(GP,国产CNC波壳)中则无此问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则需要把中齿、拉桥齿同时调高,即同时将等厚度的垫片,从二齿的上部移到下部。
垫片一定要选择平整光滑的,边缘不可带毛刺。尤其是和杯士直接接触的垫片,必须光滑。
然后防逆齿。
工作目的:在工作时,它通过阻止45度齿保证齿轮,天梯等不会回弹。
注意事项:波壳合紧后,它依然可以转动。不要小瞧这个问题,若非原配的波壳和防逆齿,它是可能被波壳夹死的,这现象并不罕见。
检查很简单,只把防逆齿和簧装进波壳,拧紧螺丝,用镊子搬动一下,看能不能转,防逆齿簧能不能把它恢复原位。
如果不能,那就是防逆齿和波壳有摩擦,比如,将防逆齿轴磨细,这里磨短,使波壳不能夹死它。得先知道究竟是太粗了还是太长了导致的。
它并不需要被调节,只要装进去就可以了。防逆齿和簧安装方法如图:
防逆齿的安装有点麻烦,就是它会在簧的作用下自己弹出来,在合波时就必须用手按住。也可以在下半部波壳的防逆齿孔中加一些凡士林粘一下。像上图中,防逆齿可以老实地呆在波壳里,合波就是件很幸福的事。
齿轮组现在已经装好了。来个总的检查,将气缸组(不要弹簧和天梯)和齿轮组装进波箱,拧紧螺丝,然后从马达孔处伸进镊子,转动45度齿,看齿轮有没有被夹紧,观察推嘴有没有缩回去,反着转观察防逆齿是否起作用。
至此,齿轮组已经调完。把4个齿和天梯组都拿出来。每个齿的上下垫片数量要记好,可以在垫片上抹一点点凡士林将垫片粘住,然后齿轮放到一边,别动,小心别掉了垫片。切记!拿出来的时候,看看波壳的杯士有没有粘住垫片!
接下来进入第三部分,电路组。包括:板机,板机弹簧,开关组(包括开关组本体,小舌头,开关组弹簧,电线),翘翘板,翘翘板弹簧,电路片。这一部分也很麻烦。麻烦得我都懒得写了。
这些零件是匹配在一起工作的。先大概说一下工作流程。
3-1开关组
工作目的:联通与断开电路。
注意事项:要能够顺畅地工作,注意铜触片,小舌头要保持良好的接触。开关组弹簧一定要起作用。
开关组本体:
开关组本体需要注意的是,这二片铜片之间的张角不可轻易改变。变大了,导致电路不能联通无法射击,变小了,导致单发失效。所以这二个铜片就最好别动。留意,当一条狗用过很久想保养时,要观察开关组和小舌头的铜片,如果有黑色碳化现象,要把它擦干净,否则会产生很大的电阻。
上图是GP原装开关组,都是红色,看不太清楚,换一个小舌头。
扣下板机,小舌头向前伸,将开关组的二个小铜片联通,电路就接通了。
松开板机,小舌头在开关组弹簧作用下后移,断开电路。或者拉桥齿下面凸轮转到相应位置,将翘翘板翘起,开关组弹簧将小舌头拉回,电路断开。
开关组的电线:
后走线图:
前走线图。没有实物,只好画了。绿色为正极,黄色为负极。绿色线焊接在开关组上。
3-2翘翘板,电路片保险杆一起说。
工作目的:单连发的选择和实现。保险的实现。
注意事项:需正常工作。电路片可无阻碍地移动,有时候电路片下面的杯士(也就是拉桥齿下面的杯士)可能太厚,会顶住电路片,令电路片鼓起,容易损坏,还令波壳总体厚度增加,难以放进金身,被快慢机卡死。不过现在大多数电路片,都会有杯士槽解决这问题。
翘翘板是由拉桥齿背面的凸轮带动的,必须自由转动。
当快慢机拨到保险位时,电路片的位置如下图,最为靠前,也就是靠近图中左侧:
在电路片作用下,保险杆移动,在波壳内是这样,顶住板机无法扣动。此时不可强扣板机,否则会损坏保险杆!同时,电路片与开关组也实现了电路的断开(如果有这功能的话。GP开关组无此功能)。
事实上没有电路断开是比较好的,如果有,就等于整个电路中又增加了一套触点,也就会加大电阻,降低射速,而且时间一长,触点接触不良,有可能会打火花,产生积碳,严重了甚至烧毁触点,电路彻底无法联通。
拨到单/连发时,电路片位置如下图:
此时在波箱内,保险杆位置如下,板机不会被顶住,可以扣动:
同时注意翘翘板的状态:
翘翘板是否能撬起小舌头,可以用手模拟这一过程来检查,开关组,拉桥齿,板机转进去扣下板机,小舌头前移,转动拉桥齿,拉桥齿会带动翘翘板,观察翘翘板能不能撬起小舌头就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手动模拟撬不起来,不代表开关组不能正常工作,有可能合波后单发正常。因为合不合波,对于开关组的状况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换零件时,一般翘翘板是不会去动的。
保险杆这样安装,文字描述太麻烦,直接上图:
3-3板机和板机簧
工作目的:联通电路
注意事项:板机的尺寸较为关键,最好选择原波原配的,否则易出问题。
板机的安装如下图。注意,板机一定得能放进波壳。如果板机轴太粗了,那就得磨细,但板机也不可在轴内活动余量过大,那可能会导致失效。
扣下板机,带动开关组中的小舌头,将小舌头向前推。
板机与小舌头的配合如下:仔细可见小舌头有一处台阶,板机上方的小尖角就搭在这个台阶上,使小舌头前移。
每一次松开板机时,板机会在板机簧的作用下后仰,仰到板机小尖角可以重新勾住小舌头的台阶,因此板机的小尖角的长度,板机后仰的程度很重要。这二个如果错了,很可能就会勾不上小舌头。
很多人的狗如果走线方向不理想的话,会更倾向于直接购买前出或后出的开关组。也有人想把原装板机换成元素钢板机,这里容易出现问题,就把板机和开关组可能会出现的故障一起说了吧。
开关组是被波壳夹死的,它要求小舌头能够自由移动,但如果换了一个新的非原配开关组的话,如果开关组太厚,波壳就有可能把开关组夹的太死,小舌头就无法移动,这时就需要将小舌头磨窄,也就是这里:图中绿色所在面,磨一点下去变窄就可以。
检查是否合适,将板机和开关组一起装入波壳,拧紧波壳螺丝,扣动板机,观察小舌头是否能随板机而动:扣板机,小舌头前移;松开板机,小舌头后移复位。
换板机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通电扣完一次再松开,再扣就无法射击了,这可能是如下原因:
板机有公差,板机扣到最低,即板机向后仰到最大,小尖角仍无法勾住小舌头的台阶
这时便需要将板机这里磨一点下去,以便让板机能更后仰一些。
这样,整个波就算调整完成了。但还没完事。该上一些油了。
啤令杯士要上油,齿轮之间接触的盘面要上油,拉桥槽上油,天梯槽上油。我个人习惯是都用机油,不用凡士林。有人说齿轮之间应该用粘稠的油,这就是个人见解了。
上完油后,就可以把全部零件装回BOX。然后拧紧BOX上的螺丝。
最后,别忘了再一次检查BOX是否能转。用镊子伸入BOX的马达孔,两个方向都转,看齿轮能不能装,推嘴有没有缩,防逆齿起不起作用。扣扣板机看能不能扣动。
这里还有最后一点要说明,有时刚装好的整波,即便是单连发时,板机也扣不动,没关系,组好整狗后,先拨到连发通电来一下,以后就都正常了,按我的理解,得震震。
最后装金身,就不照照片了,只把流程写下来。
首先把快慢机拨到保险位!千万别忘!波箱放入金身,敲入板机销和后销。装上握把,放入马达,固定好握把底盖。这时别忙着装别的,先接上电池试试看有没问题。若没问题,继续装上托心,网球拍和弹匣释放钮,再装上上机匣和前截,装上托。
此时别着急,依然没有完工。还需要检查一下狗的性能是否正常,推嘴和胶皮T头气密如何。检查方法很简单,将狗倒过来放在桌上,从T头进弹口那里,放入2个BB。
接上电池,用单发射击。如果有测速器则更好,没有就用可乐罐试威力。要看的是第一发BB是否发挥了正常威力,更关键的看T头中的第二个BB,能不能自由掉进去可以正常地打第二发。由于T头和推嘴的配合也许会有问题,如果漏气严重的话,第二个BB可能会在发射第一下时被猛烈地吹出来。如果猛烈地飞出来,那气密是严重不行,需要将推嘴,T头,胶皮重新匹配。
很严格的不漏气是比较难以做到的,有时你觉得配合应该没问题了,但还是会漏一点。这时少量漏的气会把第二个BB弹吹出来一点,比如,第二个BB弹被吹的上升了一下,但还没跑出T头,这也是没有问题的。BB被吹出T头但没跑出弹匣井,这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时漏气都并不严重。这时候如果威力正常,那可以证明波箱和T头就是已经成功搞定了。
谨慎:如果漏气很厉害,第二个BB有可能飞的很猛烈,射击前,千万不要用眼睛看T头进弹口那里,否则可能会被飞出的BB打中眼睛!本人曾被这样打碎眼镜,玻璃渣入了眼,眼角膜深度划伤!切记!
然后弹匣灌上弹,分别检查供弹和单连发,如果都没问题,那就OK了。将弹匣插到狗上后,有可能会影响威力,这可能的原因就是弹匣顶T头顶的太多,T头和内管之间漏气了。但这属于T头和弹匣之间的问题。
这篇文字里,我没有对狗的各种故障和处理办法进行描述,因为故障的可能性太多,甚至可以说,一个牌子的零件有一个牌子的处理办法,是不可能一一列举的,因此我只写明了各零件是如何运作的,应该注意什么,就是从目的着手。各位狗友应该做的事,是你已经搞懂了各零件,这零件要经过怎样的修正,打磨才能实现它正常运作的目的?这是每个真心想把狗玩好的狗友都应该知道的。当熟悉了2号波的时候,3号,7号,6号也就举一反三了。
好了,拆波和调波篇至此就结束了,如果大家认为我写的还比较好的话,过些日子,把组狗的外观,比如金身的安装,波箱和金身的匹配等所需要注意的也写出来。
好!祝大家改狗愉快!早日成为改狗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