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水拆解 三方工业_S&W_M&P9[112]

在Glock(格洛克)手枪问世后,掀起了高强度聚合物材料底把手枪的潮流,S&W公司在1994年跟风推出了Sigma手枪,但因为抄袭Glock手枪抄得太过分,结果被格洛克公司给告了,最后S&W公司赔了一大笔钱后可以更改设计并继续生产Sigma手枪。但因为Sigma手枪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特色,价钱又比Glock手枪略贵,所以一直不怎么好卖。于是S&W的第二个竞争塑料底把手枪市场的主意便是引进德国华尔特公司的P99,更改设计后改称SW99,虽然SW99卖得比Sigma好,但市场影响力还是太低,根本无法与Glock竞争。直到2005年,S&W公司推出第三种塑料底把手枪产品,命名为M&P,这种手枪终于在市场上造成影响,甚至让Glock赶紧推出第4代手枪来保持竞争力。

M&P是“军事和警察”的缩写,正如其名称所示,这把手枪明显是面向警察和军用市场设计的,但实际上也同时提供民用市场。其实S&W也生产过一种同样命名为“军事和警察”的双动转轮手枪,不过这种转轮手枪后来改称为S&W 10型,而现在的M&P则是半自动手枪。

—-摘自枪炮世界 M&P半自动手枪系列
http://pewpewpew.work/usa/sw/mpp/mp.

枪炮世界的介绍已经很全了 我就不具体复制过来了

之前花開半樹·過眼雲煙给阿水投稿

写了一篇 Cybergun_SMITH&WESSON_M&P9_赏析 [35P]

链接地址 http://www.just-blade.com/?p=81

可以对比看一下

在水弹大萧条初期 三方工业便发布了M&P9的卫星

卫星平稳落地后 我也买了一只

不过可惜到手就翻车了 套筒刻字刻歪 主体三个销钉全部没装

可能是最近人品比较差 同期买的小伙伴都没有遇到任何问题

还好老板免费更换了滑套

鉴于滑套还没到 还是给你们看下原版的样子

黑色盒装 配合烫金的字体 看起来低调不失质感

侧面也是简简单单的三方工业的LOGO

打开盒子 里面是本体 一弹匣 护目镜的位置放的是备用轴承和编号牌

主体右侧

主体左侧

弹匣出气阀用的钢制气阀

托弹板顶空挂的部分和弹匣有些冲突 有的时候有些卡顿 抽空打磨下

弹匣底盖有S&W的LOGO emmm 姑且算是LOGO吧 挺糊的

锌合金底板加上钢制气阀 配置还是不错的

编号牌和备件轴承

我们看下主体

套筒前方刻字M&P9

中端是STAINLESS 意思是不锈钢 当然 玩具这个滑套肯定不是啦

后段是S&W的LOGO 以及标志性的鱼鳞防滑纹 下部的手动保险只是个摆设

握把还原了可更换胶托的设计 不过原厂并未附赠其他尺寸的胶托

右侧整体

后部方框里面是可以贴编号牌的地方

前方的刻字

我这只翻车的就是这里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看出来

从枪口能看到采用了上旋内管

飞机坐后部的花纹

枪身顶部

枪膛位置有9MM的刻字 以及有弹指示的孔

照门和准星只是个凹坑 没有还原光纤位置 不过后期可以自己钻透加装

弹匣卡榫合模线有些没有处理好

扳机也是还原了两段式扳机 不过手感区别不大

双边空挂杆实际顶杆的位置还是在左边

右边并不受力

打开枪膛的样子

翻车的另一个部分… 前面两个根销子

以及后面的一根销子 总共三根 全都没有装 同一批的其他小伙伴的明明是很好的 不过也好 方便我拆了

分解方式需要将滑套拉至最后

旋转分解钮

用力向前推进滑套即可分解

先看套筒部分

向前拿开复进杆之后即可拆出外管

注意复进杆的凸起要插入外管的孔中

外管和枪膛位置是有角度的

内管座左侧

内管座右侧

上旋内管

内管座底部

大力出奇迹后 我们分开了内外管

拆开两颗螺丝

就可以分开还没怎么阉割的内管座

上旋内管

飞机座的结构和TM的GLOCK类似

拆下一颗螺丝后 整体就都下来了

拿出飞机

活塞尺寸略大

整体分解

飞机内径很大

噫? 飞镖结构呢? 这TM那是处女膜?

这直接是闭锁了好不啦

抛壳钩也是分件可以拿下

拿下抛壳钩

前准星是由一个机米螺丝固定

很小 别弄丢了

上身全貌


我们处理下身

和真铁一样的更换方式

将底端逆时针拧90度

即可向后抽出

空挂杆双边结构稍微有些瑕疵 左边看没有问题

右边看 握把的开孔少切掉了一点 就是这一点 会导致左手释放空挂困难

就是在这个位置 右侧空挂杆和下身会有摩擦卡住

空挂时候抬开不会影响

一旦用左手拇指压空挂杆时候 就会卡在下身上 这个可以再给握把切一下就好了

整体下身还是很整洁

击锤组机构

中身机构

仔细看击锤组 是不是感觉就像是轴承在右侧的GLOCK击锤组

中身结构也非常类似

拆下击锤组的螺丝

就可以向上拉出击锤组

外貌类似 但是内部可不太相同

击锤组右侧

拿下两颗螺丝

击锤框是两半结构 方便拆装

阻铁是在右侧击锤框上的

拧下螺丝 就可以拆下环形的阻铁

左侧的击锤组

记住弹簧的位置

侧面再记住一次弹簧位置

拿下击锤和撞针

如此就是基础组全貌了

换个方向

演示下激发流程

首先压下击锤 切气也被压下 释放撞针

阻铁被拉动向前 释放击锤 向前顶出撞针 切气在弹簧作用下上升 顶住撞针

扳机弹簧 同时负责扳机连杆的上升

弹匣卡榫理论上也是可以左右互换的

从后面看一下结构 记住以下相对位置

拧下螺丝 中身整体即可向上抬起

分解钮由弹簧顶住

慢慢旋转并拉出

拉出分解钮

分解钮上也有定位珠

是由一颗机米螺丝固定

拿下分解钮固定簧

顶出中身唯一一根销子 空挂杆 扳机和扳机连杆也就都分解下来了

扳机连杆和GLOCK不同 在勾动扳机时是向前拉 而不是像GLOCK结构一样向后推

分解总貌


分解后 结构和WE的大嘴鸟结构一样 那就放出大嘴鸟的官方爆炸图吧


三方工业这款M&P9整体可玩性还是不错
但是飞机闭锁以及所有注塑件的加工 还是给整体拉了分
好在价格并不是特别贵 算对得起质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