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gun_SMITH&WESSON_M&P9_赏析 [35P]

Cybergun SMITH&WESSON M&P9 赏析

—— (Cybergun 史密斯威森 軍警手槍)
对象:Cybergun S&W M&P9

器材:佳能

地点:神秘地点

作者:花開半樹·過眼雲煙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把Cybergun制造的 M&P9 手枪,个人觉得它真铁型号的历史还是蛮有趣的,那么在正式介绍之前先摘抄(摘自枪炮世http://firearmsworld.net/usa/sw/mpp/mp.htm)一段关于改枪的介绍

给大家看一下:

S&W在Glock(格洛克)手枪问世后,掀起了高强度聚合物材料底把手枪的潮流,S&W公司在1994年跟风推出了Sigma手枪,但因为抄袭Glock手枪抄得太过分,结果被格洛克公司给告了,最后S&W公司赔了一大笔钱后可以更改设计并继续生产Sigma手枪。但因为Sigma手枪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特色,价钱又比Glock手枪略贵,所以一直不怎么好卖。于是S&W的第二个竞争塑料底把手枪市场的主意便是引进德国华尔特公司的P99,更改设计后改称SW99,虽然SW99卖得比Sigma好,但市场影响力还是太低,根本无法与Glock竞争。直到2005年,S&W公司推出第三种塑料底把手枪产品,命名为M&P,这种手枪终于在市场上造成影响,甚至让Glock赶紧推出第4代手枪来保持竞争力。

 

M&P是“军事和警察”的缩写,正如其名称所示,这把手枪明显是面向警察和军用市场设计的,但实际上也同时提供民用市场。其实S&W也生产过一种同样命名为“军事和警察”的双动转轮手枪,不过这种转轮手枪后来改称为S&W 10型,而现在的M&P则是半自动手枪。

 

M&P手枪有9×19mm卢格、.357 SIG、.40 S&W和.45 ACP共四种口径,不同的型号枪管长度不同,底把大小也不一样。最早推出的是全尺寸的M&P9和M&P40,及紧凑型的M&P9c和M&P40c,及这两个口径的比赛级手枪M&P Pro系列,在2007年和2008年又推出了三种尺寸的M&P45,在2012年的时候推出了被称为M&P盾牌型(M&P Shield)的袖珍手枪,2014年又增加尺寸更小的M&P保镖型(MPBodyguard 380)。另外,在2011年时S&W还推出了.22 LR口径的M&P22。

 

M&P手枪是改进自Sigma手枪,同时又综合了SW99手枪的一些特点。和Sigma手枪一样,S&W M&P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勃朗宁闭锁方式,及平移式击针的击发方式。不过M&P手枪虽然是Sigma手枪的改进型,但与Sigma手枪其实没有任何部件可以互换。S&W M&P手枪其中一项重要的改进是重新设计的扳机系统,改进了扳机扣力和手感,拆卸的方式也与Sigma手枪不相同。虽然S&W公司把M&P手枪的扳机系统称为纯双动(DAO),但实际上和Glock手枪的扳机系统一样,是半双动状态。每一次扳机被扣动前,击针只进入半待击位置。有击针保险,扣动扳机前,会阻挡击针向前运动打击底火。

 

M&P手枪仍然采用Sigma手枪的两段式扳机保险,其扳机行程为0.3英寸(约7.62mm),扳机扣力为29牛顿(6.52磅)。而M&P45C的扳机扣力提高至31牛顿(6.97磅)。比赛型的M&P Pro系列则因安装了S&W定制工厂生产的击发阻铁,使扳机力减至20牛顿(4.5磅)。另外S&W公司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对扳机力作出调整,例如马萨诸塞州政府的订单中规定扳机力为45牛顿(10.12磅)。但与Glock或Sigma不同的是,M&P增加了一个击发阻铁释放手柄,其实就是一个待击解脱杆。该设计是来自于SW99的。不过这个功能最大的用途是在分解手枪时,不必像Glock那样在空枪状态下扣扳机来释放击针,而是压下这个解脱杆。而且这个待击解脱杆要通过抛壳口来操作,所以不能用于战斗结束后解脱待击状态。
最初推出的M&P手枪只有两段式扳机保险,不过在2009年增加了一个可以由用户选购的手动保险柄,主要是因为一些警察局的规定禁止使用没有手动保险的手枪。除了量产的扳机,也提供用户定制扳机的服务。

 

感谢大家看了这么多专(啰)业(嗦)的文字,接下来就是看狗照听介绍的环节:

 

先看一下整体的外观,因为之前有几把别的枪型都是黑色,所以我这款选择的是深泥色,换个颜色感受一下。深泥色的外观较之黑色无疑会比较生动,而且之所以选择Cybergun的产品而不是WE大嘴鸟系列或者其他品牌,主要是Cybergun有版权,可以有真铁刻字授权。对于狗友来说,当然是越仿真越好了,这把真的是戳到G点了。

 

来,右侧看一下。手枪底把是由增强尼龙(Zytel)工程塑料制成,滑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也是铝合金材质,跟我那把KSC G18类似。但是M&P9的滑套表面采用阳极氧化(或者化合物涂层)工艺,跟外面那些妖艳的喷漆家伙完全不同,刻字很深,笔画清晰,黑色印字我不懂叫什么工艺,但是处理得非常好,很耐磨。两侧都有空仓挂机卡榫,左右手都可以操作,而且退匣卡榫是可以左右互换的,真正的左撇子福音。好不好玩,神不神奇?滑套尾部的大波浪鱼鳞纹深浅始终,纹路清晰而不突兀,防滑性很好。拉滑套上膛时能感觉到,很靠谱。。这点比WE的G系处理的确实要好些,WE党的兄弟不要介意,因为未来我也会有一把WE的G35。

底把前段是3槽20mm导轨,支持多种类型的战术附件如下挂灯具、镭射、前握把。有人会问,一个手枪要前握把干什么,难道还能当微冲用么(笑)?在这里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没错还真可以,这把M&P9有全自动模式。我这个握把是从AEG上拆下来当临时演员的,因为我没有给手狗装前握把的习惯,所以意思一下就行。

滑套上面看一下,滑套顶部有一个膛内有弹指示器(孔),当然只是真铁适用。机械瞄具为三点式瞄具,缺口式照门采用诺瓦克(Novak)式。准星和照门通过燕尾槽插入到套筒中,用户也可自行更换氚光管瞄具。

全家福,这个小基座瞄具实际上不能安装在M&P9上。本来是给glock购买的,但是赠送的glock基座并不能安装在滑套上,只能安装在镜桥导轨上。名副其实的想装逼,没成功。随枪附赠了两个握把片,可以根据用户手型选择小、中、大握把片。替换安装方式如下:

握把底部的卡榫拧到90度,抽出,即可取下握把片替换。

这就是所有的东西了。亚洲人的手型偏小,小号背贴很适用。握在手里的感觉就像这枪是为你量身定做的,适中的手感让你觉的你能射的很准。枪身平衡也很协调。但扳机方面明显不如Glock(个人观点)。扳机拉距(Trigger Pull)虽然没有Glock 远,但是应该比Glock重。不算什么大问题,多玩就习惯了。

整支全长193mm,枪管长度85mm,全重680g,采用板机保险。

弹匣容量23+1发,上弹方式为弹匣下部槽入弹,当然也可以使用加弹器从出弹嘴上弹,不过不是很顺畅,因为出弹口是方形的。有一点要提一下,估计对将来有机会接触或购买M&P的朋友会有帮助。与真铁一样,当空仓挂机状态下,重装“有弹的弹匣”时滑套会自动下放回膛,也就是说会自动上膛(一般半自动手枪是持枪者重装后,需要手动按下空仓挂机卡榫放滑套上膛)。不过这种情况要在比较用力重装弹匣的情况下这种才会发生,而重装空弹匣时则不会发生。利与弊是取决于个人要求和习惯,介意这种情况的朋友建议使用时多注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坊间传说中“快断掉的扳机”,给人一种十分不可靠的感觉,虽然我知道它靠得住,但是唯一能让我不纠结这个奇葩的扳机保险的方式就是,我尽量不去看它。扳机护弓较大,戴手套使用也无阻碍。

照门光纤,没有夜光效果,可以替换氚气照门。

准星,光纤,没有夜光效果,可以替换氚气准星。

空仓挂机状态。卸载滑套的方式需要注意,与真铁卸载滑套方式一致,步骤为:空仓挂机、90度拨下分解旋钮、扣住扳机、释放空仓挂机卡榫、卸载滑套。

扣住扳机,卸载滑套前,一定要注意这点,没有扣住扳机是无法卸载滑套的。

小分解。

取出复进杆和外管,内管无法从外管中直接取出,需要拧掉限位螺丝才可以。

滑套设计合理,内部干净。可以看到滑套壁较厚,重量比较坠手。上膛时也可以感觉到,比glock重很多。

飞机部分,上过油了,看起来油腻腻的。虽然要拍照,但是图省事我也没擦。飞机尾部和飞机座固定螺丝之间有个小拨钮,垂直于滑套方向拨动,即切换半自动/全自动模式。

结构和同样击锤内置的glock很类似。握把尾部有防盗锁扣安装的位置。

分解旋钮释放的状态。

分解旋钮锁定的状态。

两侧都有空仓挂机卡榫。

激发组。

弹匣卡榫的钢制弹簧,可以纯手动抽出,弹匣卡榫左右互换,无需借助任何工具(手电除外)。

滑套左侧前段M&P9刻字,雕刻工艺,与众不同。

滑套左侧中段STAINLESS刻字,意为不锈钢。滑套这么重,不会是真的不锈钢吧?写到这我中断了一下,试探性地拿磁性螺丝刀去吸。哎呦喂!猜怎么着?!哈哈哈哈

 

并不是不锈钢-_-!!

滑套左侧后段,S&W LOGO,一个能戳中G点的图案。

满身真铁授权刻字,还真不怕货比货。至少在刻字上,把大嘴鸟秒了。

握把左侧下部,S&W LOGO。

滑套右侧前段,史密斯威森的厂名和春田公司的名称。

滑套右侧中段,caution capable of firing with magazine removed印字,工艺我不清楚,但是真的超耐磨。但是这句话什么意思谁能给我翻译一下?卸下弹匣什么的警告,完全不知所云。抛壳窗那里我贴了透明贴纸,手艺潮,没贴好。不过话说我在我们公司可是公认的手机贴膜达人,全公司的手机贴膜都是我贴的。结果贴纸贴成这样,这可把我气坏了。

这大概是个枪号,黑色的小铭牌是我用双面胶黏上的,没黏之前凹槽里面是刻字 MADE IN TAIWAN。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黏贴。但是我权各位上手就贴,否则时间久了等想贴的时候,小铭牌可能丢掉了。

弹匣底部的厂徽LOGO。

弹匣进气口,与KSC完美无螺丝的工艺相比,这个有点LOW。而且弹匣底盖是开孔的,让我想起了吴京那张拿着渣鹰的剧照海报….

THE END , 3Q FOR 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