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退膛手狗历史 [4P]

气动退膛手狗历史
作者 大脑超载

首先出現的气动退膛手狗应是1987年Marui厂出S&W M59和Browning Hi-Power,不过其实结构不像真狗,而且弹匣是在滑架內,而不是手柄內,所以很多人在有新一代的气动退膛狗后,就纷纷把这些Marui的退膛狗丟了。之后是1988年Falcon Toy Company (FTC) 出的Bren Ten(电视片集Miami Vice主角Sunny 的用槍),不过FTC出的是拖喉气枪 ,所以又成不了什么气候。之后是1989Marushin入卡式气缸的Government Mk.IV及Yonezawa的 Goverment。Marushin的产品颇不便宜,使用上不方便,Yonezawa的出品的外形又不够像真,始终摆脱不了「玩具」感,所以又只是历史的一部份。不过同年Tanaka都出了一枝Goverment的气动退膛,只是「香鸡夹」(港用词句,意指幼长的形状)的设计,不过其相对像真的外形吸引了不小知音客。再来就是1990 Point社出的PPk,初代是香鸡夹,但改进版则是有一个较为像真的弹匣,不过气缸还是装在枪架内,不能拿出来。同年还有Tanaka Beretta M1934,不过又是气缸藏枪架内,香鸡匣的设计。
在1991年前的气动退鏜枪都有相同的缺点:不是全尺寸的弹匣,加上使用不便,系统不稳或是滑架的行程比真铁短,个人把它们都算成第零代。

1991年,Point出了一枝Centimeter Master,Marushin出了CZ75,Tanaka出了Government 380,都是香鸡匣。不过这年最大的突破终於来临,第一代实用的气动退鏜手枪出现!MGC的气动退膛Glock系列终於面世!这枪凭着全比例的弹匣,相对稳定的退鏜系统,跟真铁滑架一样的行程,立刻成為气动退鏜枪的「一哥」!不过MGC的那种退鏜相对软弱无力,而且退鏜时拋壳口见到仍是一大块的零件,亦不容易类真铁般把滑架与枪架分开,像真度还是不足。
下一个突破就是WA的出品,WA的设计把气动部份收到滑架的后方,於是拉开滑架后就像真枪一样的「空空如也」,兼具有着类真铁把滑架和枪架分开,增加把玩时的乐趣,个人称之為第二代,这种设计立刻就把MGC的手狗一哥地位抢了过来。WA的气动原理是靠bb彈把气膛內的分流阀推后,原理简单,不过就有出力不稳的弊病。
其实无论是MGC Glock系列,WA系列的退鏜装置都是小林太叁的设计,之后小林再下一城,把WA的系统再改進成为今天Marui常用的「负压」系統。於是之前WA的系统就被追称为「正压」以之识别。而这个人把这类狗称之为第三代。

「正压」系统 解剖
正压系统是主要是靠bb弹把气膛内的分流阀推后,把弹匣喷出来的气体导引至bb弹膛,当bb弹前进时,气阀回位,阻断了供应到bb弹那边的气体,转而把气体导引至退膛缸内,造成退鏜的动作。
(自己做的简图不足的地方请谅解。有两个动画图如果没有动请刷新)

A:飞机头(整身) B:滑套连动 C:退膛气缸活塞 D:分流阀 E:飞镖 F:hop-up以及内管 G:弹匣气瓶和气阀 H:弹匣 O:飞机进气嘴

重点是飞镖杆碰到BB弹推动分流阀,使得前面的气室充气,BB弹离开后分流阀复位弹簧推动分流阀关闭前气室,形成退膛动力。

「负压」系统 解剖

A:飞机头(整身) B:滑套连动 C:退膛气缸活塞 D:分流阀 E:分流阀复位弹簧 F:hop-up以及内管 G:弹匣气瓶和气阀 H:弹匣 O:飞机进气嘴

注意看青色气体的进去先后,当BB弹出管后形成负压(黄色区域)导致大气压推动分流阀闭合。这时气体推动退膛完成